【編者按】書刊印刷企業采用自動化設備越來越普遍,例如針對教輔類書籍的書刊印后包裝,“牛皮紙打小包機”等書刊包裝機械已廣泛采用。
當成品書從膠訂機三面切出來到打包機之間,還有將成品書輸送到打包機臺的工序。在該工序實現了連線設計及生產前提下,從未雨綢繆的角度,基于書刊生產的復雜性,如果能對前、中、后端的緊急情況,設立處置出口,則可稱得上“萬全之慮”。
書刊打包機聯線三面切
以教輔類書籍的書刊印后包裝為例,其通常都會對印制好的成品進行牛皮紙外包裝,在規模化生產下,“牛皮紙打小包機”等書刊包裝機械已廣泛采用,替代了傳統的人工打包機。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一高一降”的局面讓人欣喜。然而,當成品書從膠訂機三面切出來到打包機之間,還有將成品書輸送到打包機臺的工序。
該生產線已在多家印廠進行生產實踐,平均可減少2-3人的人工成本,且提高了書刊成品的有效產出,縮短了后道工序周期,減輕了勞動強度。
萬邦科技:書刊打包機與三面切間的連線生產線現場演示
聯線中的未雨綢繆,慎防“萬一”
正如北京的住宅或商業樓宇設計要考慮防震要求,體現出對住戶或使用者安全的高度責任感,而北京發生地震概率極低。書刊打包機與三面切之間的連線設計也如此,要考慮到其前、中、后端也在某種特殊情況下存在突發或應急情況。盡管此類情況少見,但一旦出現,將會對前端的膠訂線或膠裝線帶來很大影響;更何況前、中、后端設備往往涉及不同供應商,協調起來較為麻煩,應急處置設計也凸顯了意義。
在書刊打包機與三面切之間的連線設計上,以下三種應急裝置,建議未雨綢繆,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建立,以備“萬一”:
方式一:在“三面切出口-分本機”之間,最好盡可能延長動力傳輸帶,即設計增加疏導緩沖區,便于在有需要時人工檢測的便捷性,萬一在后續分本、堆書機出現小故障時可以保證膠訂線不停機并快速排查。
方式二:充分利用堆書機左右出書功能,在非出書一側建立緩存區,便于后續的轉角整齊裝置或者打包機有故障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疏導緩存,確保整線不停機。
方式三:轉角整齊機構中,除了書摞整齊轉90°方向外,反方向還可以設置自動應急輸送口,當現場的設備書刊打包機出現故障或者需要更換包裝紙卷時,可根據接收的信號自動開啟應急通道,保證前道連線不停止運行,等待故障解除后自動關閉應急通道、轉為正常工作狀態;整個過程均為自動化運行、無需人工操作。
有備無患,生產中要有“萬全之慮”,特別是大規模生產時,任何一點突發情況,如果沒有提前的應急出口,都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這也是有遠見的印刷企業在精細生產中的應有態度!